创业前三年:创业期盈利模式设计与管理细节大全 TXT下载 现代 凡禹 最新章节无弹窗

时间:2018-07-23 09:40 /言情小说 / 编辑:郭芙
主角是业中,和发展,杨致远的小说叫做《创业前三年:创业期盈利模式设计与管理细节大全》,它的作者是凡禹最新写的一本商业与经济、经济、项目管理小说,内容主要讲述:月(季)预缴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33% 企业应纳的企业所得税,都应在月(季)预缴的基础上,于年度终了
《创业前三年:创业期盈利模式设计与管理细节大全》精彩章节

月(季)预缴所得税税额=上一年度应纳税所得额×1/12(或1/4)×33%

企业应纳的企业所得税,都应在月(季)预缴的基础上,于年度终了,在规定的期限内汇算清缴,多退少补。计算公式为:

全年应纳所得税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33%

汇算应补(退)所得税税额=全年应纳所得税税额一各月(季)预缴所得税税额计纳税人不能提供完整的、准确的收入及成本、费用凭证,不能正确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所得额。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企业所得税税额=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所得额×33%

二、企业节税基本步骤

1.策划确定收入额,并尽可能将某些项目的收入排除在外。

2.策划确定成本、费用、损失额,并尽可能将某些项目的成本、费用和损失包括在内。

3.正确计算并确定企业利总额,并尽可能小化。

☆、正文 第38章 创业第十一步:创业期纳税管理(5)

4.计算弥补以年度亏损额,只要不超过5年弥补额越多,应纳税所得额越少,对节税越有利。

5.计算应纳税所得额。

6.计算境外税收抵免额,并尽可能多地抵免,抵免越多,应缴税额越少。

7.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并尽可能挂靠低档优惠税率,在应纳税所得额一定的条件下,税率越低,对节税越有利。

上述各步骤,一般结企业的帐簿行,据企业对收入、成本、费用、损失的处理方法。调整那些和税收规定相持的地方。即在企业帐面利的基础上调整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额。这样,企业所得额的计算转化为帐面利的调整问题。

应说明的是调整帐面利,并不一定意味着企业帐面必须行调整。可以在申报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帐面利加上(减去)差额即可。

201.如何利用企业经营形节税

创业起步阶段,在考虑以何种组织形来组建企业时,需要考虑税收的因素。许多国家对公司和伙企业实行差别税制。公司的营业利在企业环节征收企业所得税,税作为股息分给投资者,投资者还要纳个人所得税。而伙企业则一般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国家仅就各个伙人分得的收益征收个人所得税。投资者对企业组织形式的不同选择,其投资净收益也将产生差别。不同组织形的企业在税收方面有不同的优缺点,所以在设立企业时,很有必要在组织形的选择上行一番税收方面的筹划。

一、人手少,以独资、资为宜

独资及资大抵均属使用统一发票的小规模营利事业(营业额每月在20万以下者),依照有关规定,可仅设置简易记簿或货簿,其对外发生营业行为时,未给予或取得凭证,可免按《税收征管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处百之分五罚款,营业税按查定方式课征,由于查定课征方式有偏低现象,从而营利事业所得税亦随之偏低,故在设账取证方面,独资及资均比公司简,但另一方面,依现行税制,独资及资税的余额,应直接归户作为独资或资个人所得,予以课征个人所得税,其税负较公司为重,是独资或资的缺点,这也是有人倡议两税一的主要原因。所以,一般而言,规模小,人手少的,以独资或资组织为宜。

二、公司组织享有多项优惠

至于公司组织,就缺点而言,由于政府对公司组织管理较严,不论规模大小均须设置账簿,使用统一发票,其账务处理成本较高,但公司组织除了依《公司法》规定责任为“有限”外,可享受下列几项优惠。

1.盈亏互抵

公司组织的营利事业,会计账册簿据完备,依《所得税法》第三十九条规定,5年亏损,得准自本年纯益额扣除,再予课税,而独资及资则无此优惠。

2.利息的支付

公司向股东借款所支付的利息,可列支利息,而独资及资所借的款项,则不列支利息。

3.转投资收益免税

公司组织的营利事业,投资于国内其他非受免征营利事业所得待遇的股份有限公司者,其投资收益百分之十免课所得税,而独资及资则无法享受这项优惠。

4.保留盈余

在不超过已收资本的二分之一限度内,保留盈余不予分,而独资及资的盈余则不能保留,须归户作独资或资人的个人所得,课征个人所得税。

此外,就对外形象及信用而言,公司组织仍较独资、资为佳。所以,稍规模的企业,以公司组织形经营为上策。

三、股份有限公司有利税负

公司组织究竟以有限公司还是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宜,就税收负担而言,应该以股份有限公司为佳,因为:

奖励投资条例所规定的各项税收减免,主要是以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生产事业为适用对象,企业以此组织形经营,自可享受优惠待遇。

就股东而言,采取股份有限公司组织形经营,因税负较其他种类为,故股东也能因而获得较多投资利益。如果未分盈余增资符奖励投资条例第十三条的规定者,股东所获股票可享受税收上的好处。

下面举几个实例来对不同组织形式的企业在税收上的差别待遇加以说明。

案例1:

假设某投资者投资800万元,开一百货商店,预计每年盈利100万元,如果按伙形式其投资者个人所得税,设个人所得税适用税率为30%,

则该投资年净收益为70万元(100—100x30%)。如果该店为一家公司,则其盈利应先征企业所得税。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0%,税80万元(100-

100×20%)全部分给投资者,则该投资者还应纳个人所得税24万元(80×30%),税投资净收益为56万元。伙形式比公司形式每年节约纳税支出14万元。

公司内部组织结构不同,其总税负平也会产生差异。这主要因为子公司与分公司的税收待遇不一致。

从《税法》的角度看,子公司是独立纳税人,而分公司作为公司的分支机构不备独立纳税人资格。许多国家对外国公司的分支机构所实现的利,在征收正常的公司所得税以外,还要开征一种“分支机构税”,即对分支机构扣除已征的公司所得税的全部利再征一税,而不管其税是否全部汇回给国外公司的股息部分征收预提所得税。也有些国家只就分支机构未再投资于固定资产的利部分征税,还有些国家只就利的汇出部分征税。因此,对跨国投资者而言,一般在国外建立子公司较分公司有利。而对于国内投资者来说,情况就不一样。因为分公司不作为独立纳税人,其利或亏损结转给总公司,由总公司统一集中纳税,这样总公司与各分公司之间则不享有这一纳税优待。

案例2:假设某一总公司在国内拥有两家分公司

A和B,某一纳税年度总公司本部实现利1000万元,其分公司A实现利100万元,分公司B亏损150万元,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33%,则该公司年度应纳税额为:

(1000+100-150)×33%=313.5(万元)

如果把上述A、B分公司换成子公司,总税负就不一样了。

公司本部应纳所得税=1000×33%=330(万元)

A子公司应纳所得税=100×33%=33(万元)

B子公司由于当年亏损150万元,该年度无须纳所得税。

公司整税负=330+33=363(万元),高出总分公司的整税负49.5(363-313.5)万元。

(54 / 90)
创业前三年:创业期盈利模式设计与管理细节大全

创业前三年:创业期盈利模式设计与管理细节大全

作者:凡禹 类型:言情小说 完结: 是

★★★★★
作品打分作品详情
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